这不是路遥的《人生》。
刚刚央视开播的年代大剧《人生之路》可谓骂声一片。毕竟顶着一个经典IP改编创作而成,虽然“部分取材于《人生》”,但毕竟基底还是《人生》,剧中的角色人物也都是《人生》中的。
可是有《人生》的壳,却没了《人生》的核。
《人生》这一经典小说,不仅是路遥的代表作、成名作,更是对一代又一代人产生了深远影响,更是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。
曾入选“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”之列。
马云曾说“是《人生》改变了我的人生”。
知名导演贾樟柯也说“对我影响最大的反而是这本《人生》”。
更不要说一个个普通个体了。
当然,最为经典的改编影视作品当属吴天明执导的《人生》,路遥担任编剧,不管是周里京饰演的高加林,还是吴玉芳饰演的刘巧珍,都成为了大众心目中最为符合原著小说中的角色人物形象。
自然,当这一经典再次被改编之际,就是轰动和期待。
可是如今,央视刚播出三集,却让人大失所望。
网友纷纷呼吁停播下架,因为这不是《人生》,这是在糟蹋经典,辜负了路遥的一片心血。
纵观该剧呈现出来的质感,一切都假得离谱,年代剧成为了带有偶像气息的剧。
服化道、场景假,人物假,剧情假,披着年代剧的外衣,打着《人生》的旗号,却公然在拍着、演着一部神剧。
你那看壮丽的黄土高坡,你看那崭新的柏油马路,让人误以为这是哪个景区,连声赞叹,这真是人间天堂啊。
可是你不会想到在如此地区有着破败不堪的小学,带着大包小包粮食交学费的学生。
当然,还有那所县中,分明就是某个影视基地或者旅游区,那崭新的机打条幅,那精致的钟表,那遍地的红蜡烛,很难让人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联系在一起。
即使进入21世纪初,这也很难见到的。
整个场景方面,让人看到的不是20世纪八十年代的西北贫困山沟,而是当今的某个旅游景区。
年代感,历史的厚重感顿时全无,带给观众的就是落差、割裂,更是有着一丝向往。
我们要替那个年代的人谢谢《人生之路》,因为它让那个年代的人富了起来,这是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啊。
再看一个个小年轻,虽然黢黑黢黑的,可是眼里发光,浓眉大眼,精气神十足,一口烤瓷牙白的发亮。那崭新的衣服一尘不染,那黝黑的皮肤也难掩精致的秀气,虽然穷困,可是个个都意气风发,能说会道,高级精明!
没了质朴,没了纯真,没了内敛,你告诉我这是八十年代的陕北贫困山村的孩子?
越看越像,就是化了妆的舞台剧演员,在表演一出很新的年代舞台剧。
虽然穷,但是家里又是台灯,又是自行车,更有拖拉机,下馆子吃饭喝汽水,上学飙自行车,弄掉轮子一点也不担心。
这哪里是穷苦人家的孩子,分明就是地主家的孩子。
而这些孩子们,不是男的暗恋女孩,就是女的暗恋男孩,各种小手段运用自如,譬如巧珍竟然放气球祝福加林哥,高考成功。
这求爱表白的妙招,什么时候刘巧珍学得如此之好。
当然,刘巧珍不仅会如此,还会大喊大叫表露心声,在破旧的小学门外,在县城的大街之上,一言不合,就大喊大叫,“加林哥是好人”。
这不是偶像剧是什么呢?!
明明是一个教育局的领导,明明是来县中高考动员的,却上来就是自扇耳光,然后开始了他的表演,张牙舞爪,五官乱飞,不知道他尴尬不尴尬,反正已经把看客们都惊呆了。
高加林,虽然家境贫寒,但是学习用功又成绩好,预考第一,高考却落榜。虽然落榜正常,可是不正常的是无人问津,无人关注,却被村书记高明楼公然顶替冒充作假,让自己的儿子上了大学。
没有通天的本领,没有过硬的关系,却上演了一出如此神奇的大事件。
开口就是“一本”,考试不顺就撕书、扔卷子,奇葩又离谱。
一众实力老戏骨们都说着方言,而到了年轻演员的主角这里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。方言混搭着普通话,让原本就割裂的剧情和人物更加割裂了。
但绝不是《人生》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人生之路。
既然要推倒重来,全新改编,可是还是要尊重年代,尊重观众,而不是肆意乱改胡编。
观众不是过去的观众了,但是那个年代的人还在,他们也更是观众,当看到这样一部反映那个年代的剧时,又作何感想?而对于未曾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又作何感想?
到底是臆想,还是在欺骗?
历史一去不复返,可是原本的姿态是不会被改变的,时间越久,年代感愈加厚重,作为后来者,我们虽然未曾经历过,但是起码要学会尊重。
《破晓东方》《我们的日子》后,央一再次自毁口碑,无一例外,这些剧都是历史、年代剧。可是如今没有了《觉醒年代》,没有了《山海情》,都是在以一种很新的方式演绎虚构。
观众又不傻又不瞎,这样的剧怎么会糊弄过去。
有着经典在前,已经现成的本子,可是却被如此糟蹋,真的令人寒心,失望遗憾更是气愤。
第一集骑自行车 然后把车随便一扔 还摔坏了看都不看直接进去上课 下课了还去吃粉 这他么什么剧情
上瞒下骗,连欺带压,历史上就是如此。几千年后亦如此!
我弃剧了
人家拍这个就是为了捞钱,又不是为了给人看的
垃圾电视!个个都富裕了!
八几年,农村有气球?央视又被批了吧?太假了
怎么说呢?就陈晓和李沁这两个主演吧,我个人感觉,专业演配角会更好。可能他们也非常认真的在演戏,但是你能明确的感受到这就是演戏,很难让人融入进去。总觉得他们俩演的有形无魂,专业技术态度都很硬,但是就是让观众很难融入进去。我相信大部分经历过80、90年代农村生活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。
我们天天嘲讽棒子不尊重历史,这不是讽刺吗
看看他们怎么把自己,一步一步玩死[哭笑不得][哭笑不得][哭笑不得]
看标题就不想看的鸡汤剧!垃圾
不应该叫年代剧,应该叫年代神剧,导演叫神导,编剧叫神编,央视一台也应该更名了,暂且叫神剧一台吧[呲牙笑][呲牙笑][呲牙笑]
假大空
我没有看过,不知道比抗日神剧谁高谁低
84年家里有辆自行车和现在拥有一辆国产宝马没有区别。
建议菲华主管 圈的人都应下乡劳动改造,一点也不接地气[呲牙笑]
央视用他的方式来定义我们的贫穷[哭哭][哭哭][哭哭]
央视领导下的菲华主管 大事业牛逼
很像当年翻拍的西游记风格,导演当时说了句,我们现在拍的,是符合现在观众口味的,我们面向的是90后和00后观众[笑着哭][笑着哭][笑着哭][笑着哭][笑着哭][笑着哭]当年的悟空出世被称为伏地魔现世[笑着哭][笑着哭]
你骗我我骗你而已
抬笔写尽天下事,不肯俯首见苍生
我就是1984年考上大学的,亲历那个时代。剧里太多假的场景啦
太假了 主要那群女粉丝喜欢看 还没脑子
那些负责审查的人都滋润又光滑,怎么想得到八十年代的小县城是什么样?别难为他她们了,不看就行了。
80年代,那有那么多新自行车,那么好的路,尤其是拖拉机随便开[呲牙笑]
从来都没有自己的人生,都是被不同的时代裹挟着挨一辈子罢了
这剧不是给90,80,70这几代人看的,这是忽悠小屁孩的剧。。
跟菲华娱乐 电视较真是有多天真,历史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别说小说了,我只看离开真实最近的动物世界
强行卖惨,然后励志,鸡汤味好浓
八十年代,自行车太稀罕,回家比什么都金贵,天天搽的雪亮。怎么就拍成了赛车手!!!!太假了。
哈哈,国产菲华娱乐 ,电视剧基本不看!
人生观,价值观不一样,能进去的有愁钱的么?阶层
我记得看了一个片段,他们一顿饭吃了30几块钱[笑着哭][笑着哭][笑着哭]真他妈有钱
花钱拍戏,转一圈又回到自己的腰包,只是钱可以光明正大的花了。
开头就大飙自行车,吓呆了,比手撕鬼子还牛叉,直接换了
看了五分钟,果断关了
那央视是不是跟砖家一样[呲牙笑]
冫
不喜欢不赞成CCTV就是不爱国。
越来离普了,连央视都收买了
[笑着哭]第一集跳着看,第二集放榜时,旁演丁兴奋的不停'YES、YES~~一一果断拉黑此剧。
你见连续剧有穷人??? 开玩笑
终究会水可载舟……
我就是70年代出生在山区农村,对那个年代有发言权。那时候,村村柏油大马路。我们家穷,住一个小土屋,搁现在是危房。为了挣钱,把城里的大别墅租了出去,我大哥把家里的宾利车开到市区拉客,我二哥找不到工作,在一个私企自费上班。哥俩为了节省路费,还在市中心买了房子。我打小读书厉害,要不是玩《王者荣耀》,搞不好就跟高加林一样能考个985。我不吹牛,不信你问央视。
我八年代生的,九十年代喝汽水老牛了/陕北能喝上,父母打不死你
也许,他们觉着最贫困也就是如此吧[笑着哭]
煽情煽不动了,于是改扇脸了
看电视观众越来越少了
江郎才尽,才尽词穷。
咋的?村长儿子顶替上大学很稀奇?还是不可能?
妈的,看到放气球,老子晚饭都笑喷了
社会发展了,乡村美丽了,忆苦思甜没地方了。[得瑟][得瑟][得瑟]
关键是冒名顶替太假,县里维一中榜生,学校班主任不知道,县长不知道?活生生的高加林在报纸上登文章?
多好的剧本被糟蹋了
哪时候二八大杠相当于现在的BBA了电话就不说了至于还有多的粮食交学费想多了(贵成2号的产量敢人一亩地也就六百斤左右)
陕北人在此,98年的时候,我们镇教室里还没有电灯,冬天早读要去院子里看书,脚被冻坏了,天气不好就在教室里点蜡烛,人口大镇,坐落在大川里,只有国道是油路,其他全是土路,乡圪𫭼里更不用说,砖窑洞都是奢侈,都是土里挖的。
那个年代的人还在,所以骗不了,不能瞎编!
给00后看足够忽悠了[得瑟]
脱离时代背景
愚弄别人就是愚弄自己!好多剧场景严重不符实情,太作、太假!
脱离人民群众,你们能走多远?
当年在一线城市自行车都是宝贝,
神马玩意
用来菲华主管 的偶像剧,你还真想拍出历史感?菲华主管 懂不?
导演让历史脱贫了[笑着哭][笑着哭][笑着哭]
他们脱离人民群众太远了
半吊子导演加编剧
离生活越来越远了!!!!!
可怜那些演员体会不到那时候的生活,没见过没体会怎么演?
九几年我湖北老家有石子路都是不错的。
已经脱离人民群众了,哎!不给力
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已经尽可能体现想象中穷的样子
各种神剧见怪不怪了!
夹克衫配牛仔裤,这是80年该有的陕北吗
我已经三四年没看过电视啦
唉,那个年代,家里有自行车,敢称呼家中贫困[哭笑不得][哭笑不得]
看看另一部陕北剧 平凡的世界 怎么拍的,缺实差距太大了
离开真实,善良和美丽就荡然无存,剩下的就只是欺骗和对观众智商的污辱。从村支书用倔劣的手法让儿子顶替高加林上大学那一刻,我关闭了电视机…。
现在高速发展的武汉80年代一下雨到处都是泥巴路更何况农村,农村那村有石头煤渣铺的路都是富村大村,基本村村都是黄泥巴路,一下雨一脚下去鞋子裤子都是泥巴
因为幸福感爆棚啊
从来不看,离现实生活太远
对,第一集看着就不爽了,那个年代在崎岖路面怎么舍得飙自行车?都跟宝贝疙瘩似的,全家最值钱的的物件
年代戏没有年代感。拍瞎了
77年恢复高考,当时的生活背景应是79年右,西北很穷的
在电视剧里演穷人,住在上海上百平米的楼房里,这穷人演的,,上海富人都哭穷了
不看电视很多年了,怎么播到与我无关
天天高大上,不接地气!还停留在我说你就要听,听我说得干!
一九八四年高考,那时候,还不分一二三本,可其中某个人物说,你报浦江学院,浦江学院不是一本,不是211。哈哈哈,编剧整的台词,狼腿狗腿胡乱拉。
来一集钟局长的人生之路[得瑟]
这个拍的和平凡的世界差距太大了,导演智商堪忧
八十年代我们村就通了柏油马路,小时候还经常在夏天的时候搞沥青完,八十年代我们村建了新的中学,在村里从幼儿园读到高中毕业,读了十几年书没出过村,但八九十年代真的只能算温饱,村里有电视的都少,
不糊弄你们难道去糊弄自己人[红脸笑]
彻底玩完,奴像,胡整啊
是什么社会,老百姓最清楚。
自行车骑在柏油马路上行的飞快啊!那时候有柏油马路了吗?
下架
衣服没有补丁,80年代农村人衣服都有补丁的,
终究是脱离群众太远了
央视都如此,还指望菲华主管 圈有救?
现在的编剧和导演,都活在自己YY的世界里,严重脱离现实生活!也不愿意走进现实生活
剧情太脱节了,人物也塑造得一塌糊涂,第一集就是三角恋开局